TGIF~終於又是星期五下午了!(雖然小編明後天要上班= =)
(右上角是結核分枝桿菌菌叢的圖,取自美國疾管局網站)
●isoniazid (INH)
KK /ˌaɪsoˈnaɪəzɪd/ ❢❢,母音弱化→ /ˌaɪsəˈnaɪəzəd/
IPA [ˌaɪ̯soʊ̯ˈnaɪ̯əzɪd],母音弱化→ [ˌaɪ̯sɵˈnaɪ̯əzɪ̈d]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mSRhTN5I8
(↑不過我覺得影音檔把s唸得好像z = =")
這個藥簡直惡名昭彰到堪稱台灣人亂唸中的經典,小編自己常聽到台灣人唸的「哀搜尼阿在」跟英文發音根本不一樣啊! 嗯?等等,你說這是資深教授受日本教育的日語口音?isoniazid 的日文是イソニアジド欸,這…還是不夠像「哀搜尼阿在」啊!平常聽到的「哀搜尼阿在」應該是日文跟英文的融合吧!
isoniazid的中文翻作「異煙肼」(←我想可能只有大陸人看得懂),雖然台灣人的觀點看來覺得很怪,但其實我覺得它的中文名字翻得很好、很直觀,因
為isoniazid的結構是:異菸酸(isonicotinic acid,是菸鹼酸的異構物(isomer) ) + 肼(聯胺,
hydrazine /`haɪdrəˏzin/,
H2N-NH2,顯然是hyra"zine"的音譯),合起來之後那個肼的結構就變醯肼了(hydrazide /`haɪdrəˏzaɪd/,
就是把上面hydrazine的結構其中一個H換成R-C=O,其他的H都可以由R基團取代)。
所以綜合起來,「菸鹼酸("ni"cotinic acid)的異構物("iso"mer)加上醯肼(hydr"azid"e)結構」拼起來就是 iso-ni-azid 啦!
●ethambutol (EMB)
KK /ɛˈθæmbjʊˌtɔl/
IPA [ɛˈθæmbjʊ̈ˌtɔː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lo5gdigfQ
這也是一個光看名字就看得出結構的藥。它是乙烯(ethene/ethylene) 打斷π鍵後,兩個C上各接一個胺基(amine),兩個胺基各皆一個丁醇(butanol),所以「乙烯("eth"ene)+胺("am"ine)+丁 醇("but" an "ol")」就是ethambutol。
我認為e的發音不管是發/ɛ/或是弱化成/ɪ/或/ə/都很OK;另外,最後面的ol發成長音的/ol/ 或 /ɑl/也可以(←Webster和Oxford字典有收錄這幾種讀音),因為它是從「醇」來的,用-ol 這個官能基字尾造出來的化學單字都有這個特色,而且會加次重音。
●pyrazinamide (PZA)
KK /pɪrə`zɪnəˏmaɪd/
IPA [pʰɪɹəˈzɪnəˌmaɪd]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f-s94qvys
這個藥字根本就「藥」如其名,它的結構是吡嗪(pyrazine /`pɪrəˏzin/,共振的六員環上面兩個N分別在對位)上面接了一個醯胺(amide /`æˏmaɪd/),所以名稱也一樣,就直接把這兩個單字接起來。
也因為pyrazinamide的結尾是amide,它也跟其他用-amide這個官能基字根造出來的化學單字一樣,會加上次重音,而且 i 可以弱化成/ɪ/甚至/ə/。
●rifampin (RMP)
KK /rɪ`fæmpən/
IPA [ɹɪˈfæmpʰɪ̈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E5E7-RZrQ
從前從前,幾個義大利科學家在法國送來的檢品中發現了新品種的細菌,因為這些義大利科學家很喜歡某部法國電影叫Rififi (法文原文 Du rififi chez les hommes),所以就把這種細菌產生的抗生素化合物們取名叫rifamycin們(我想表達複數,看起來好擬人喔),而後再用rifamycin半合成 出來的抗結核藥就是rifampin。(科學家給藥取名字原來這麼隨便XD)
文獻來源: Brit Med J 1999;319(7215):972
rifampin是美國名(台灣、日本、韓國都是),rifampicin是英國名(其他歐洲國家也是)。這個藥歷史很久了,所以幾乎在各家英文字典裡都 查得到,只要在英英字典裡查到的發音,重音都放在fam上;不過,如果查其他的藥學相關工具書就會發現,有的重音標在fam上,有的標在ri上。我個人覺 得重音落在fam上面,比較符合「英文化的拉丁字」的發音習慣,因為fam是閉音節(母音前後被子音包夾關起來),那個m使fam整個音節有拖拍、拖台 錢、拖時間之嫌,所以重音在倒數第二音節。小編我也問了在美國唸書的友人,他在當地醫院實習聽到的也都是把重音放在fam上面。
●rifabutin
KK /ˏrɪfə`bjutən/
IPA [ˌɹɪfəˈbju:tʰɪ̈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4xG7hUxck
它也是從上述的rifamycins半合成而來的,小編不負責任猜測:rifabutin的but-大概是來自於它比起rifampin,它的piperazine上面多了一個異丁基(iso"but"yl) 吧!
另外,APhA給的發音建議重音節在bu,次重音在ri (如上面音標所示);而Merriam-Webster字典建議的重音在ri,次重音在bu (即KK /`rɪfəˏbjutən/,IPA [ˈɹɪfəˌbʲu:ʔn̩])。
●streptomycin
KK /ˏstrɛptə`maɪsən/
IPA [ˌst̠ɹ̥ɛptɵˈmaɪ̯sɪ̈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JGZDEL46E
由這種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us(灰色鏈黴菌) 衍生而得,故得名。
發音如同一般-mycin結尾的抗生素發音規則,重音在my。
●cycloserine
KK /ˏsaɪklo`sɛˏrin/
IPA [ˌsaɪ̯kloʊ̯ˈsɛˌɹi: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SLU2JU_Qg
它的結構是絲胺酸(serine)上面接個胺基,然後環化(cyclo-)。
發音要注意的是, 大部分台灣人喜歡把胺基酸的重音都擺在ine上,但實際上二十種基本的胺基酸,沒有一個重音是落在-ine上!
所以綜合起來,「菸鹼酸("ni"cotinic acid)的異構物("iso"mer)加上醯肼(hydr"azid"e)結構」拼起來就是 iso-ni-azid 啦!
●ethambutol (EMB)
KK /ɛˈθæmbjʊˌtɔl/
IPA [ɛˈθæmbjʊ̈ˌtɔːɫ]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lo5gdigfQ
這也是一個光看名字就看得出結構的藥。它是乙烯(ethene/ethylene) 打斷π鍵後,兩個C上各接一個胺基(amine),兩個胺基各皆一個丁醇(butanol),所以「乙烯("eth"ene)+胺("am"ine)+丁 醇("but" an "ol")」就是ethambutol。
我認為e的發音不管是發/ɛ/或是弱化成/ɪ/或/ə/都很OK;另外,最後面的ol發成長音的/ol/ 或 /ɑl/也可以(←Webster和Oxford字典有收錄這幾種讀音),因為它是從「醇」來的,用-ol 這個官能基字尾造出來的化學單字都有這個特色,而且會加次重音。
●pyrazinamide (PZA)
KK /pɪrə`zɪnəˏmaɪd/
IPA [pʰɪɹəˈzɪnəˌmaɪd]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f-s94qvys
這個藥字根本就「藥」如其名,它的結構是吡嗪(pyrazine /`pɪrəˏzin/,共振的六員環上面兩個N分別在對位)上面接了一個醯胺(amide /`æˏmaɪd/),所以名稱也一樣,就直接把這兩個單字接起來。
也因為pyrazinamide的結尾是amide,它也跟其他用-amide這個官能基字根造出來的化學單字一樣,會加上次重音,而且 i 可以弱化成/ɪ/甚至/ə/。
●rifampin (RMP)
KK /rɪ`fæmpən/
IPA [ɹɪˈfæmpʰɪ̈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E5E7-RZrQ
從前從前,幾個義大利科學家在法國送來的檢品中發現了新品種的細菌,因為這些義大利科學家很喜歡某部法國電影叫Rififi (法文原文 Du rififi chez les hommes),所以就把這種細菌產生的抗生素化合物們取名叫rifamycin們(我想表達複數,看起來好擬人喔),而後再用rifamycin半合成 出來的抗結核藥就是rifampin。(科學家給藥取名字原來這麼隨便XD)
文獻來源: Brit Med J 1999;319(7215):972
rifampin是美國名(台灣、日本、韓國都是),rifampicin是英國名(其他歐洲國家也是)。這個藥歷史很久了,所以幾乎在各家英文字典裡都 查得到,只要在英英字典裡查到的發音,重音都放在fam上;不過,如果查其他的藥學相關工具書就會發現,有的重音標在fam上,有的標在ri上。我個人覺 得重音落在fam上面,比較符合「英文化的拉丁字」的發音習慣,因為fam是閉音節(母音前後被子音包夾關起來),那個m使fam整個音節有拖拍、拖台 錢、拖時間之嫌,所以重音在倒數第二音節。小編我也問了在美國唸書的友人,他在當地醫院實習聽到的也都是把重音放在fam上面。
●rifabutin
KK /ˏrɪfə`bjutən/
IPA [ˌɹɪfəˈbju:tʰɪ̈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4xG7hUxck
它也是從上述的rifamycins半合成而來的,小編不負責任猜測:rifabutin的but-大概是來自於它比起rifampin,它的piperazine上面多了一個異丁基(iso"but"yl) 吧!
另外,APhA給的發音建議重音節在bu,次重音在ri (如上面音標所示);而Merriam-Webster字典建議的重音在ri,次重音在bu (即KK /`rɪfəˏbjutən/,IPA [ˈɹɪfəˌbʲu:ʔn̩])。
●streptomycin
KK /ˏstrɛptə`maɪsən/
IPA [ˌst̠ɹ̥ɛptɵˈmaɪ̯sɪ̈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JGZDEL46E
由這種放線菌Streptomyces griseus(灰色鏈黴菌) 衍生而得,故得名。
發音如同一般-mycin結尾的抗生素發音規則,重音在my。
●cycloserine
KK /ˏsaɪklo`sɛˏrin/
IPA [ˌsaɪ̯kloʊ̯ˈsɛˌɹi: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SLU2JU_Qg
它的結構是絲胺酸(serine)上面接個胺基,然後環化(cyclo-)。
發音要注意的是, 大部分台灣人喜歡把胺基酸的重音都擺在ine上,但實際上二十種基本的胺基酸,沒有一個重音是落在-ine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