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蚊子的議題沸沸揚揚,小編想起了跟蚊子有關的生物鹼quinine,就聊以茜草科作為生物鹼這個主題的濫觴吧!為了呼應茜草科 (Rubiaceae),小編故意以這個色系為基調,你有看出什麼蹊蹺嗎?
●題外話,給準備考生藥學的你●
另外還有個有壯陽效果的生物鹼yohimbine,其基源Pausinystalia johimbe 也是茜草科的植物唷。不過yohimbine很多國家應該都禁用吧!我就不放上來了。
●給有英語基礎的你●
茜草科的英文是Rubiaceae。如果你曾被迫背過植物科別的英文,一定會發現它們都是-aceae結尾。前半部的rubi-有沒有讓你想起幾個英文單 字啊?ruby (紅寶石)、rubidium (IA族金屬銣(Rb),發散光譜是紅色的)、rubella (德國麻疹)、-rubicin (anthracycline類藥物的字根,俗稱小紅莓)。沒錯,就是紅色,因為茜草的根可做成紅色染料。
●給學過日文的你●
小編從小是電視兒童,從卡通「亂馬1/2」(日文原音版) 學會了女主角名字「茜」的訓讀:あかね。訓讀的顧名思義是「訓詁 (字義) 的讀音」,あかね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赤(あか)根(ね)」(紅色的根),上面才剛提過茜草的根可做紅色染料。所以當我看到茜草科的英文Rubiaceae 時,自然而然直接把中英日文全都連結在一起。
●給對茜草科沒興趣的你●
那直接來看這幾個生物鹼吧!
1. quinine(奎寧)跟quinidine(奎尼丁)是光學異構物 ,quinine可由金雞納樹皮而得。生物鹼的名稱源於金雞納在祕魯印加的稱呼quinquina [1],後來才改叫cinchona。這兩個要長得很像,但quinine用以抗瘧,quinidine卻歸為class 1a 的抗心律不整藥物。
quinine大概是唯一符合自然發音規則,把 i_e發成/aɪ/的生物鹼了。
★注意:美國藥典[3]建議的quinine發音,兩個 i 都發/aɪ/,
但坊間其他英英字典也有收錄/kwɪ`nin/跟/`kwɪnin/
(這種17世紀就出現的單字,幾百年流傳下來發音很多元);
quinidine有三個 i,前兩個 i 都發短音/ɪ/,
但第二個i可減弱成/ə/,
最後一個 i 要視為 i_e,
雖然有點反骨地不發雙母音/aɪ/,
但仍帶點安份地如雙母音般發長音──唸/i/。
2. 在8/29 PO的止咳祛痰藥中,我有提過吐根ipecacuanha的發音。
而它的生物鹼emetine的名字就如同吐根的中譯,明示著它的催吐(emetic)作用。
★注意:emetine的重音在最前面,但emetic 的重音卻在me。
emetic /ɪ`mɛtɪk/ adj. 催吐的 n. 催吐劑
這是因為用來詞類變化的字尾-tic,
會使重音落在-tic隔壁的音節。
3. caffeine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咖啡因啦!(化學上叫它咖啡鹼)
台灣很多人會把它唸成ca(卡)-ffe(ㄈㄝ)-ine(印),
但這是日式的口音,
道地的英文可是ca /kæ/ - ffeine /fin/ 啊!只有兩個音節。
其實現在台灣的字典裡標的KK音標五十年來都沒更新,
很多字都已經不符合現代美語人士的發音習慣了。
如果你查台灣的字典,
你會發現caffeine被拆成三個音節:ca/kæ/ ffe/fɪ/ ine/ɪn/,
而實際上ffe/fɪ/ ine/ɪn/這兩個兩個嘴唇沒張力的短音/ɪ/,
早就合併成一個嘴唇更扁更有張力的長音/i/了。
不論美式或英式的英英字典都是標兩個音節的版本哦!
●參考資料●
[1] Foye’s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6th edition。
[2] 植物圖片取自英文維基百科Carapichea ipecacuanha、cinchona、Coffea arabica詞條。原始來源是德國人Franz Eugen Köhler於1887年出版的藥用植物圖鑑 Köhler‘s Medizinal-Pflanzen。
[3] 發音參考自USP Dictionary of USAN and International Drug Names
--------
2015.09.19 回覆FB網友提問
網友問:(2015.09.19 03:13)
請問科的字尾怎麼念
小編回答: (2015.09.19 23:23)
既然你提了,順便也給其他網友參考好了。先建立一個觀念,古典拉丁文是兩千多年前羅馬人的發音,可是Rubiaceae這種文藝復興之後因科學(生物學、分 類學等)發展才造出來的單字,是新拉丁文,廣泛用於歐洲各地(甚至到美加紐澳),所以受各地方言影響,各有各的口音。尤其生物的學名(屬名、種名等)經常 是借用其他語言而造出來的,並不是純粹的拉丁文,加上這些詞通常是書面語,很少用在口語,即使是英語母語人士,大家也都自由發揮。因此,如果有人剛好修過 拉丁語的課,用的是古典的發音,硬套到動植物分類學的名詞,就像叫張飛打岳飛一樣,聽起來其實不太自然。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應付該死的考試要求你完完整整拼出拉丁文學名,那古典拉丁文的發音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言歸正傳,照拉丁文拆解音節的方式,-aceae可以拆成a.ce.ae三個音節,美式英文的字典收錄的「英文」發音通常是a /e/. ce /si/. ae /i/ (有些字典會補充說ae發/aɪ/也可,網路上會發現很多母語人士把ae唸/e/),ae的發音是很彈性的。植物科名-aceae的重音都落在a上,即 /`esiˏi/ (以下ae僅以/i/作例子,你可以自己換成/aɪ/、/e/)。
例如:豆科 Fabaceae /fə`besiˏi/、薔薇科Rosaceae /ro`zesiˏi/、繖形科 Apiaceae /ˏepɪ`esiˏi/、茜草科 Rubiaceae /ˏrubɪ`esiˏi/。不過,我就有聽過有人用義式的唸法把-aceae發成/`atʃe:/的。
註:豆科、繖形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科名有其他非-aceae結尾的拼法,是舊的拼法。
-aceae發成/`atʃe:/應該是拉丁語念法,非英語系國家在唸科名字尾好像大多都是[ㄚ切]這樣唸。
回覆刪除動植物學名是拉丁文,不過我的認知是,各個歐洲國家的人在唸拉丁文的時候,都難免受到自己當地的語言(例如受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發音跟拼字習慣影響耶。雖然我不清楚實際上非英語系國家以何種發音為大宗,但我認為這裡的 ceae 應該 /se/、/tʃe/、/tse/、/θe/、/ke/ 都有機會聽到。
刪除